第23节(1/2)

作品:《几曾识干戈

    常听到的不太一样。在殿中的皇帝摸着胡须,对陪坐的徐祭酒道:“既然此句有疑,不如让众人辩一辩。”

    徐祭酒向张博士示意停讲后文,就“仕而优则学,学而优则仕”这句话,加以辩解。

    张博士面对殿外无数质疑的目光,肃言道:“各位若有异议,请讲。”

    顿时,人群中的议论之声渐低,圣上面前,质问博士,这需要一定的勇气。

    太学生沉寂良久,终于有一位穿着内舍生服饰的太学生第一个站了出来,只听他道:“学生请教张博士。马融注《论语》,训‘优’为‘行有余力’。何以为‘多也’?”

    张博士沉稳的举出反例,“《说文》有云:优,饶也。又曰:饶,饱也。《小尔雅》云:优,多也。”

    提问者被驳得无言以对,脸一红拱手道:“学生受教。”

    “学生也有疑问。”秦绛突然站起来了,吓了旁边的冯晏一大跳。只听秦绛问道,“此章劝学也。言人之仕官行已职而优闲有余力,则从学先王之遗文也;若学而德业优良者,则当仕进以行君臣之义也。博士言‘仕’释为‘事也’,何解?”

    “仕”一般译为“当官”或“做事”,而这里,张博士却认为,应该解释为“事”,太学生们都大感疑惑,故而秦绛将大家的疑问提了出来。

    张博士解道:“《段注》云:‘训仕为入官,此今义也。’故此处应参照《段注》:仕,事也。‘仕’与‘士’皆事其事之谓。”②

    众人恍然大悟,秦绛向张博士长揖,随后坐下。

    皇帝饶有兴致的看着前后提问的两位学生,对徐祭酒道:“这两位太学生问题提的不错,不知是谁家儿郎?”

    “之前那位是户部赵大人之子赵启,后面那位是……”徐谨谦说到此,脸上露出一丝微笑,“他是礼部秦大人之弟,秦绛。”

    “嗯,孺子可教也。”皇帝点头,“只是朕远远观望,秦绛为何身穿青衫,难道是外舍生?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徐谨谦为圣上解疑道,“因秦大人是公试考官,秦绛为避嫌,故意交了白卷。”

    “哦,朕记起来了,徐太傅曾向朕提起过此事。朕深喜秦爱卿的文笔,本是好意让他主持公试,却未曾想发生舞弊案。”皇帝问左右,“对了,秦爱卿身体可好了?”

    陪侍官员答道:“听闻秦大人已回礼部销假,应是大好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孩子小小年纪,能做出如此释义,已是不错。”皇帝对徐谨谦说道,“待会让提问的二人,都过来吧。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徐谨谦心中一紧,不知这对秦绛来说,是好事还是坏事。

    张博士讲学告一段落,休息半个时辰。皇帝赐博士及陪侍官员茶水,略作休息。秦绛和冯晏活动活动僵硬的双腿,打算随处走走。可就在此时,有人冲冲过来,告诉秦绛徐祭酒找他。

    “师父找我干什么?”秦绛微微一愣。

    “不会是骂你吧?”冯晏担忧道,“让你别瞎出风头,这下惨了吧。”

    “有问题就问,有什么错。师父不会因此罚我的,放心。”

    “好吧,兄弟你保重。”冯晏见秦绛跟来人去了殿内,自己一个人无聊,则溜出去在国子监乱转。

    此时大家都聚集在辟雍,国子监其他地方空空荡荡,走了半天也看不到一个人影。冯晏来国子监的次数不多,走着走着,就不知道转到何处了。

    冯晏看着空无一人的殿宇,想找个人问路都没办法。忽然听闻后殿有细微的动静,在悄无人声的地方十分明显。冯晏轻轻走去,缓缓打开殿门,看见一个和秦绛一样大的少年,在殿内闲坐着。

    “你是谁?”冯晏见此人没有穿着襕衫,应该不是太学生。

    少年被惊到了,警惕的看向来者,“你是谁?”

    “你还未回答我的问题呢。”冯晏道。

    少年看了看冯晏服饰,“你是太学生啊。我……不是太学生,今日张博士讲学,特来旁听。”

    冯晏了然,他可能是没资格入太学的穷酸书生。然而冯晏并没有注意到,人家腰间配饰,以及衣服布料,一点也不“穷酸”。

    “哦,那你躲这里干什么。”冯晏问道。

    “我来躲清闲的,不想让人找到。”少年道。

    “我也是来躲清闲的。”冯晏笑嘻嘻的找个凳子随意坐下来,“你不介意我在这里吧。”

    少年目瞪口呆的看着自来熟的冯晏,心道现在介意,有用吗?

    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
    第23节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